THE LATEST NEWS
谁能打破DRAM存储器的三足鼎立格局?

14.jpg

本月,三星电子宣布实现10nm级别工艺DDR4 DRAM内存颗粒的量产,再次拉大与“三国杀”剩下两个玩家——SK海力士和美光的差距。

  “简单的来说,目前SK海力士与美光的工艺差距分别已经相差一年及二年了。”集邦科技DRAM首席分析师郭祚荣告诉记者。

  这也许会带来相应市场格局的变化。Bernstein Research甚至悲观预测,三星下手太狠,想把DRAM市占率提高至近50%,未来三星可能是DRAM产业的唯一幸存者。

  中国军团的加入更搅乱了这一潭太久没有新鲜血液注入的浑水,DRAM市场三足鼎立的局面究竟是否还能继续维持?

  DRAM价格下跌三星获利

  近两年来,由于需求不振,DRAM市场价格持续走低。根据市场调研机构IHS的数据,2015年全球DRAM市场规模由462.46亿美元萎缩至450.93亿美元。

  郭祚荣预测,2016年DRAM市场的供过于求预估为5.7%,DRAM的价格预估仍然会一路下跌。此前,南亚科总经理李培瑛曾估计,如果主要厂商仍然有明显扩产,那么今年DRAM价格将跌25%~40%。

  这是因为新的需求增长缺失,而随着工艺的进步产出却必然扩大。Gartner研究总监盛陵海向《中国电子报》记者指出,目前大量需求DRAM的新应用比如VR、AI等,在三年内仍然不会形成可以与PC、智能手机相提并论的市场。

  在DRAM价格的持续下跌声中,三星DRAM业务在2015年的营收却仍然实现同比增长9.5%,首次突破200亿美元大关。其市占率也在不断提升,达到了45.3%。

  这缘于三星远高于竞争对手的制程工艺所带来的优势。工艺好,成本就会低。只要工艺的提升速度快过跌价,还是可以赚钱,反之就是亏钱。

  目前,三星在制程工艺上已经领跑不止一个身位了。据记者了解,三星DDR4记忆体早在2015年进入20奈米制程的成熟期,70%的产能已经升级到20nm工艺节点。近期,三星又宣布10nm级别工艺的DRAM量产,同类型产品比20nm工艺性能提升30%,同等频率下功耗降低10~20%。

  记者了解到,三星的10nm级别工艺指的正是18nm工艺,是20nm工艺的微缩,仅是小改版,而其真正的13nm工艺将于明年推出。外媒报道称苹果很可能成为三星18nm DRAM的订单拥有者之一。

  相比较而言,SK海力士的主力工艺制程是25nm,在去年第四季度正式导入21nm制程,目前正在积极转进21nm,并将于明年推出18nm工艺DRAM。美光的主力工艺制程是30nm和25nm,虽然也在去年第四季度大幅转进20nm制程,但量产不代表投片多,也不代表良率好,因此美光目前仍在20nm制程节点努力。

  由于工艺制程的领先优势,郭祚荣向《中国电子报》记者指出,三星生产DRAM的成本可以比其他两家低20%~30%,而且目前来看趋势不容易扭转。而美光的成本最高,大概比SK海力士要高出10%~15%。

  海力士、美光与三星的工艺差距分别已经相差一年及二年,成本差距也巨大,这奠定了三星在DRAM市场中一霸的地位。

  “三国杀”局面能否持续?

  众所周知,自2012年美光宣布收购日本尔必达公司,并于一年后成功完成收购后,全球DRAM市场便进入了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三大寡头“三国杀”的格局。

  三角形的形状最为稳定,三足鼎立的格局持续至今。去年年底,美光宣布收购其代工厂华亚科,意图整合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力量,形成泛美体系对抗三星、海力士韩系大军。

  然而,这并不能阻挡三星的攻势。“三星高规格的DRAM产品有很大优势。目前,三星和SK海力士在手机内存市场份额比较大,美光在图形加速卡用内存上市场份额较大,但由于资金所限,美光没有明确的投资计划会导致在成本上缺乏优势。”盛陵海告诉记者。

  面对DRAM市场价格的持续降低,也许将有某些厂商无法坚持下去?“制程落后的DRAM厂已经开始低于成本销售。”郭祚荣说。

  目前可以确认的是,美光正在默默地改变自己的营收结构。其DRAM营收占总营收比重已由2015财年第4季度的60%下降至2016财年第2季度的54%。

  “回顾美光发展历史,在过去很多年美光确实非常依赖于DRAM,大多数收入都来自于DRAM领域。而从11年前美光进入存储领域,到我们打造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增加和客户接触,美光正在着手多元化整个收入结构,不再仅依赖于DRAM营收。”美光科技存储业务企业销售副总裁Mark Glasgow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不过,郭祚荣判断,DRAM市场由三大主要厂商主导的局面,在3年内不会有变化,规模大小仍然是三星、SK海力士、美光的顺序,顶多就是份额会有变化,但三星一家独大的局面不会出现。

  原因在于超过50%的市占率都会面临反垄断的问题,届时三星将面临分拆的局面。而采购端也不会希望三星独大,会以分散购买做为采购策略,顶多只是采购比重有差异,而不会因为某一家便宜而把采购量全部给某一家。

  而美光即便面临财务状况不佳的问题,也仍将继续占据应有市场份额,因为出于顾虑,买家不可能考虑只向韩系厂商求购。

  “假设DRAM厂只剩一家,三星爱卖多贵买家都只能买单。手机内存只能找三星买的话,如果三星不出货给苹果,苹果iPhone也会被消灭。”郭祚荣指出。

  谁有可能打破三角平衡?

  三足鼎立的平衡唯一有可能打破的时候,从目前的情况判断,将是出于国家力量的介入,而这一力量最有可能来自于中国。

  以庞大的市场需求与产业发展基金做为后盾,中国正在大手笔坚决支持发半导体产业,以改变目前半导体芯片进口额高于石油的“缺芯”局面。存储产业自然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中国发展半导体,现在是很好的时机点。因为工艺的进步开始进入门槛,往下难度越来越高,有利于新进者加入。”郭祚荣告诉记者,“5年后,中国有很大的可能改变现有市场格局。这是国家基本方针,发展半导体产业已经箭在悬上。”

  但他指出,DRAM的发展不容易,从零开始难度极高,必要的技术合作有其需要性,从中学习并利用中国的广大市场做为腹地,才有机会发展中国自己的半导体产业。

  安徽省合肥市已敲定与尔必达前CEO坂本幸雄合作成立半导体新厂兆基科技,目标是备低耗电力的次世代内存(DRAM),投资8000亿日元兴建的DRAM厂预计在2018年下半年量产,月产能10万片。

  3月28日在湖北武汉启动的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中,也有生产DRAM的规划。武汉新芯执行副总裁、商务长陈少民曾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如果2020年新工厂能够达产30万片/月的产能,则DRAM 10万片/月、3D NAND 20万片/月。不过他并没有进一步透露对DRAM的发展计划。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正在与台联电携手合作,兴建DRAM12英寸晶圆厂,以利基型内存作为切入点,打造中国的DRAM产业。

  同时,曾想以230亿美元收购美光的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也早已表达了对存储的野心。“肯定要自己建存储工厂。在中国建立起中国资本控制的工厂,这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需要,也是国家的需要。”除挖角华亚科前董事长高启全外,市场还曾传出紫光将在华南筹建12英寸DRAM厂,不过紫光应仍在寻觅合作对象。

  “中国公司加入半导体行业竞争,肯定会使得市场竞争格局变得更加复杂。”美光科技存储事业部市场副总裁Eric Endebrock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不过,DRAM是一项大规模投资而且需要技术积累的产业,在大量生产的要求下质量稳定性是国内厂商最大的挑战。盛陵海向记者指出,如果没有新的技术取代现有产品的话,国内厂商在没有收购或者引入外方技术的情况下,很难在5年内有实质的影响。

  从记者了解的消息来看,目前想进军DRAM的中国公司有可能都是从利基型产品入手,做利基市场。利基型产品往往都是legacy产品,对国内厂商来说也是一个技术补课的学习过程。这也是中国台湾地区曾经选择过的道路,但由于台湾技术依靠授权、缺乏自主,该策略并没有起到足够的颠覆性作用。这也是大陆地区发展DRAM需要注意的

  “我国扶持半导体产业的目的是保障自给自足的能力。自主开发利基型产品其实不难,难的是跟上主流内存厂商的成本、质量。”盛陵海强调。


Back
Qualcomm Beats Earnings, New U.S. and EU Chip Policies
The global semiconductor industry experienced a dynamic week marked by significant policy initiatives, revealing Qualcomm earnings reports...
More info
Cyient Spin-off Eyes Global ASIC Market
India is witnessing a new wave in the electronics industry. With the announcement of OSAT facilities in Gujarat, Tamil Nadu and As...
More info
Cadence to Buy Artisan to Support Chiplet, 3D IC Future
Cadence Design Systems has entered into a definitive agreement to acquire Arm’s Artisan Foundation IP business, complementing its A...
More 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