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ATEST NEWS
美日中韩暗战,富士康能否将东芝闪存收入囊中?


  竞购东芝,应该算得上是今年最热闹非凡的一场并购案,美日中韩明争暗斗、竞相追逐,如今政府施压、苹果介入更使得四大势力之间的对抗变得难以预料,而最终东芝究竟能被谁收为己用,也成了最大的疑问。

  在最后的角逐中,富士康当属最大争议的一方,美日政府的阻挠也来自于此,这也是另外三方在富士康高昂竞价之下谋取胜算的主要机会。不过富士康既有收购夏普的先例,而且近日更是不断拉拢新人入局,这都印证了对东芝闪存业务的全力以赴,所以如果能排除政府的忧虑,对于一个因亏损而卖身的公司来说,富士康270亿美元的诱惑对东芝来讲足够有吸引力。

  可是富士康惯用的高溢价战略还能在这次收购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吗?而且近日西部数据公司与美国基金KKR、日本产业革新机构、日本政策投资银行或将携手,其所建立的美日联合财团会是富士康的最强对手吗?而东芝对富士康来讲究竟有什么战略意义?这些因素都将影响竞购结果。

  富士康胜算很大,最大对手将是美日联合体

  其实阻碍富士康并购东芝的因素,总结起来就两个:美日政府和其他竞争对手,前者畏惧于核心技术的流失,后者还有机会加价,他们对东芝的第一次报价可能和富士康差距较大,可是接下来的报价并不是没有较大提升的可能性。更为关键的是这两者某种程度上是同一战线。

  据知情人士称,日本政府的一些反对官员正施压要求一家日本公司或一个美日联合财团赢得竞购,多家日本企业也表示有兴趣,加入美国基金KKR与日本产业革新机构的联盟,这一消息恰好顺应了政府的要求。一旦有了KKR的支持,这个所谓的美日联合财团既会拥有两国政府的支持,又会有充足的资金进行与富士康的比拼。

  而今天更是传出消息,由半官方基金产业革新机构、日本政策投资银行及美国投资基金等组成的“日美联合体”计划斥资1.8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115亿元)参与竞购。共同投资东芝半导体工厂的美国硬盘巨头西部数据(WD)也在考虑与其联手,但因受《反垄断法》的制约,即使其一同加入到联合体中,预计“仍然只能是少数股东”。

  西数和东芝之间还有合同限制,西数曾称,双方签署的合资公司合同禁止一方在没有获得另外一方同意的情况下出售合资公司股份,虽然东芝并不认可该种说法,不过也是有了法律层面的一个助力。由此可见,这个美日联合财团有可能是富士康最大的竞争对手。

  那富士康的竞购优势在哪呢?首先,富士康在处理官方强制干涉的问题上,颇有经验。当年收购夏普时,日本政府也是出于相同的顾虑对富士康百般阻挠,而富士康也是在高价优势的基础上,通过种种尝试和协调最大程度地消除政府对技术流失的担忧,才由此打败了三星、日本产业革新机构等竞争选手,拿下了夏普。所以抵消美日政府的阻力并不是没有可行之道。

  从富士康近来的频频动作可以看出,它已经在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一方面,接连拉拢美日势力共同参加竞购,解除日本对中国资本过度渗入的疑虑。据消息称,夏普已经加入鸿海阵营,这一联合竞购方案也计划将亚马逊和戴尔纳入竞购者之列,其中鸿海出资20%,夏普出资比重约10%,其余部分由日本和美国公司承担。一旦这项竞购方案按计划顺利进行,将会获得和西数的美日联合财团正面竞争的新力量,而美日资本加入也符合官方的要求,更能有效减小阻力。

  另一方面,相比当时收购夏普,东芝出售的仅仅是独立公司20%的股份,并不具有决策权和投票权。而夏普被收购后依然保持独立运营,这已说明富士康的竞购承诺具有极大的信誉,现在针对东芝,郭台铭称如果把东芝交给富士康,富士康会协助他们经营,甚至东芝可以把核心技术留在日本。照此来讲,富士康的方案无疑是最有诚意的。

  其次竞价依然是富士康最具优势的一面,甚至也可以说是东芝最看重的因素。东芝首席执行长在今年3月明确表示,挑选芯片业务买家的首要考虑因素是出价,其次是快速完成交易的能力,甚至提及政府压力,他表示尽管知道日本政府希望东芝公司在出售业务顾及国家安全问题,但东芝公司仍将优先考虑前两个因素。不得不说这对富士康来讲,是成功竞购的关键因素,毕竟政府的牵制是间接的,最后做决断的还是东芝本身。

  截至5月中旬第二次报价结束,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最终结果,不过富士康在竞购东芝的信心上还表现得很充足,它也极有可能进入最后的对决。

  高溢价并购夏普和东芝,究竟值不值?

  分析师对东芝计算机芯片业务的合理估值在1.5-2万亿日元之间,而富士康的报价直接超出估值50%,也超越了当前所有意向企业的最高报价,虽然这是富士康的一贯并购手法,可如此高额最后换来的是一个完全没有控制权、又有可能得不到核心技术的公司股份,这场交易对富士康来说真的物有所值吗?毕竟夏普对富士康的投入现在也没看到太多的实际效用,其价值还难有定论。

  不过与当年的夏普不同,东芝的闪存业务更多的是凭借在市场中的硬实力吸引竞购者的青睐。在NAND闪存芯片市场,三星的全球份额接近40%,其次为东芝以及西部数据,分别拥有约19%以及16%的市场占比。而纵观除了富士康之外的其他竞争者,可以发现都属于半导体公司,也就是说一旦获得东芝的闪存业务将会影响他们在市场中的地位,尤其是西部数据,融合了东芝将一跃成为可以比肩三星的公司,毫无疑问这是个巨大的诱惑。从这点来看,反而是没有闪存业务的富士康,给出了最高竞价,那么它迫不及待拿下东芝的举动除了开拓闪存业务,又有什么深刻的考虑呢?而这种考虑又是否能转化为现实价值呢?

  其一,近来富士康正在不遗余力地重启夏普的品牌,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液晶电视,都要依赖闪存业务,尤其是后者,需要储存海量的8k影像数据,这是富士康竞购东芝的最直接缘由。不过如果竞购成功,富士康推出夏普或东芝的自有品牌,还存在大量的阻碍,比如夏普在国内电视产业的地位已不复从前,目前着重实施的性价比策略与之前的定位大相径庭,能否在国内市场争得一席之地还是个问题。

  其二,并购夏普或是竞购东芝,都有一个相同的目的,就是增加应对苹果的话语权。夏普被称之为液晶显示之父,自然也处于苹果显示器供应链之上,富士康通过并购夏普,从而上升为苹果产品供应链的一环。现在东芝闪存业务显然比夏普更具影响力,这点从苹果亲自参与竞购就可以看出,而且东芝闪存广泛应用于苹果的硬件产品,一旦富士康竞购成功,会进入苹果供应链的上游,从而进一步增加与苹果对话的分量,这是一个单纯的代工企业所不能做到的。

  其三,东芝闪存业务非但不像并购前就已陷于亏损的夏普,反而是其母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富士康之所以敢花大价钱押注,就是看中了闪存的高利润以及其以后的发展前景。从东芝的财报来看,在上一财年5.67万亿日元的营收中,约25%来自闪存芯片业务部门,而众所周知富士康的盈利很大一部分来自苹果的代加工业务,其利润比闪存芯片这种上游供应链的利润要低很多,所以竞购东芝闪存成功与否将关系到富士康未来发展的根基。

  总之,如果说并购夏普是为了其液晶屏的专利和技术积累,而收益实难顾忌,那么竞购东芝所得到的都将是实实在在的利益,所以以超出50%的竞价来增加胜算,对富士康来讲是一场价值对等的交易。

  共栖关系中相对弱势,摆脱依赖关系是富士康的大势所趋

  生物学领域中,动物之间存在两种常见的关系:共生关系和共栖关系,前者缺此失彼都不能生存,后者生活在对双方都有利的环境,分离后也能独立生存,在商业社会中同样普遍存在类似的关系,甚至简单来讲,相互合作就是一种共栖关系,而平台和商家更容易形成共生关系。而在商业的共栖关系中,却必然会有强势的一方和相对弱势的一方。

  富士康和苹果的双方关系虽然相互依赖,但由于苹果是处在这段关系的优势地位,富士康对苹果的影响显然比苹果对富士康的影响要小,所以即使分离,又或者苹果把生产线搬回美国,苹果可能短期内会承担巨额成本,但独立生存没有问题,而富士康将会遭受重大打击。这也是近来富士康不惜以重金收购公司的原因所在。

  从富士康和苹果近几年的动作可以看出,双方都在尽力减小对这段关系的依赖。苹果很早就通过与和硕合作,降低电子产品对富士康的订单,而新投入的印度市场,苹果再次抛弃富士康,选择了台湾的纬创资通进行代工,这直接导致富士康从90%的苹果手机代工占有量减少为2/3左右。

  而另一方面,富士康除了并购夏普和正在进行的东芝闪存,还逐渐开拓业务多元化,如开发机器人、芯片封装以及在国内的投资,可是这些业务要想稳固富士康的市场地位,还面临着各自的困难。从这个角度来讲,富士康的危机不仅来自苹果硬件产品销量下降的影响,更在于苹果有意防止富士康的潜在威胁,这将是富士康要长期面对的压力。

  而且富士康在与苹果的制衡较量中,还有一个难以触碰的底线,就是在不断推出自有品牌的同时,要尽量不惹恼苹果这个长期客户,也就是说,不能和苹果的业务产生冲突。宏碁和华硕就曾面临类似的挑战,最终这两家公司为避免与客户发生冲突而对业务进行了分拆,而现在富士康重新推出夏普的手机品牌,尽管可能难成气候,可是也算是苹果手机的潜在对手,所以富士康在经营夏普业务时也显得小心翼翼。总而言之,对于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弱势一方所面临的困境要比想象的多。

  其实,富士康和苹果的特殊关系也广泛存在于互联网经济中,最明显的就是电商和快递,甚至快递对电商的依赖比富士康的更为深度,毕竟很多民营快递本身就是电商产业的衍生品。所以一旦电商企业做物流,即使比不上专业化程度更高的物流企业,无异于也会成为单纯物流公司的最大威胁。而且物流公司转型难度更大、可开拓的商业范围又太小,到现在为止,所谓的综合物流企业也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因此更需要民营物流公司花费大量资源和精力多方探索、早作打算。

  总之,对业务相互依赖的公司来讲,共赢只是短暂的表象,尤其是处于附属地位的一方,弱小有被抛弃的可能,强大有被制衡的必要,这将极大地限制企业未来的成长空间,甚至往范围大了说,单纯依靠一项业务做大的公司,有可能成为某个领域的垄断者,却难以成为真正的巨头。不过不管是富士康还是其他处境相似的公司,已经积攒的实力不容置疑,这会是其摆脱限制、开拓新市场的资本。

  商业关系以利益为基础,兔死狗烹、落井下石也是常态,可富士康和苹果之间相互需求的联系反而使得其更为稳固。而且苹果坚定地认为,公司活到2075年依旧可以统治科技世界,而郭台铭创建富士康之初,就确立了百年企业的宏愿,假如所愿成真,富士康和苹果或许依然逃脱不了相爱相杀、相近相背的关系。

  不过,由代加工到巩固市场地位再到业务转型,依旧是富士康未来的主要走向,而现在东芝很有可能会成为起点。


Back
STMicro Advances PiezoMEMS Development in Singapore
STMicroelectronics, in partnership with Singapore’s A*STAR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IME), the A*STAR Institute of...
More info
ZeroRISC Gets $10 Million Funding, Says Open-Source Silicon Security ‘Inevitable’
There is often skepticism around the concept of open-source silicon, especially when it comes to security, according to Dominic Rizzo, C...
More info
EnCharge Picks The PC For Its First Analog AI Chip
Analog AI accelerator startup EnCharge AI announced its first product, the 200-TOPS (INT8) EN100 AI accelerator designed f...
More info